新形势下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构建研究

  • 发布日期:

随着工业企业逐步进入工业园区,尤其是污染项目“入园进区”的实施,工业园区与水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技术层面,如减排技术研究、污水排放特征研究、污水管网设计研究、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等,但从管理和政策层面系统化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研究较少。

新形势下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构建研究

笔者调研了海河和太湖流域200余家工业园区,基于全过程控制的思路,全面梳理现行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化、系统化、规范化、可持续4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流域概况

海河和太湖流域作为工业园区集中、水污染严重的区域,一直是我国流域水污染管控的重点。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治理,两流域工业源排放的COD和氨氮比例有所下降。由于两流域的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因此工业园区排放是流域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海河和太湖流域的工业园区概况如表1所示。

新形势下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构建研究
表1海河和太湖流域的工业园区概况

海河和太湖流域工业园区集中、类型多样、水污染问题突出,并且两流域分别位于长江南北,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有所不同,故选择海河和太湖作为重点流域开展工业园区调研具有代表性。调研选取的200余家工业园区分布于2个流域,覆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县级等多级别工业园区,同时涵盖综合型和行业主导型两种类型工业园区。调研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新形势下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构建研究
图1调研技术路线

2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现状

我国工业园区主要有3种开发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政企合一模式。从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组织模式来看,除个别工业园区的环保部门具有执法权外,其余园区的环保部门主要配合基层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察和监测等工作,部分未设置环保部门的中小型园区其环境管理通常由基层环保部门直接介入。

总体上看,按管理对象分,目前工业园区的环保管理可归纳为并存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企业管理模式,即环保部门及园区通过环评、排污许可、排污收费、排污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等管理手段以及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察监测实现对企业产污、排污的管理;第二种是行业管理模式,即地方环保部门和园区依据行业排放标准或提出相应的行业管理要求实现对园区行业的管理,同时,园区行业亦受到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环保政策约束。

从全过程控制的角度看,工业园区的水污染减排可以分为源头减排、末端减排和循环利用减排3个阶段。此3阶段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的闭环系统。图2详细展示了3个阶段的实施主体及具体减排方式。

新形势下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构建研究
图2工业园区水污染全过程减排系统

调查显示,园区平均仅有22.6%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根据排污情况确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运行负荷率仅为设计值的一半左右;经企业预处理后,出水的碳氮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污水处理和日常监测中企业主要关注COD、BOD5、氨氮等常规指标,对于排放标准中涉及的其他众多特殊指标基本处于不处理、不监测、不控制的状态。企业再生水回用比例普遍不高,而这受到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再生水价格、管网建设情况、再生水水质水量等。

工业园区的污水厂总体上可分为2种运营模式,即政府运营和第三方运营。2种运营模式各有利弊。调查显示,污水厂的平均负荷率为49.6%,且不少污水厂因进水的碳氮比过低,需要通过添加葡萄糖的方式增加碳源。由于园区通常采取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统一处理的模式,污水厂并未针对工业废水采取特殊处理工艺,导致园区排放的一些特殊物质如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被忽视,未纳入正常处理和监管环节中。

工业园区层面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实质是在园区层面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实现水资源的优化供给。目前工业园区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更多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从企业层面推进,从园区层面进行产业链构建以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园区比例很小。调查显示,制定了污水回用管理办法的园区数量占总园区数量的20%,建有再生水回用管网的园区占25%,实现再生水回用的园区占14%,在园区层面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仅占3%。

3现行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法律法规到具体的落地政策均未体现将园区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特定系统的管理思路。尽管冠之以“工业园区”的名,但未形成“工业园区”管理之实。基于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内涵,评估园区现行的减排机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工业园区污染减排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缺乏区域化的环境管理政策

政策层面的园区环境管理主要是通过约束企业达到环境管理的目的,而未针对园区的特征进行优化管理。如《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强制要求“双有”(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和“双超”(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这是典型的以企业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政策。其他诸如环评、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等,其管理对象均为企业,责任主体亦为企业。

实施层面的园区环境管理,亦未形成工业园区是特定工业聚集区的管理理念,成为实质上的独立的工业点源管理。如工业园区的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并不以园区作为核算单位,而是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布的重点污染源清单,直接控制园区国控源、省控源或地方重点控制源的污染物排放。

工业园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聚集区域,实行园区区域化管理,在安全经济性上,可以降低管控风险、节约管理成本;在环境效益上,可以实现园区环境质量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可以将企业管理和园区管理融合,提高管理效率。

3.2缺乏系统化的减排体系设计

工业园区系统化的减排机制设计主要体现在企业预处理、污水厂末端处理和水资源再生回用3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对3个环节的优化控制,实现出水的稳定达标和减量排放。

目前的减排体系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即企业只保证其预处理出水达标,不管出水对污水厂的影响;污水厂只保证其末端出水达标,无法管控来水水质和水量,亦不考虑出水再生利用等问题;而水资源再生回用在园区基本可有可无,甚至有的园区已经建好再生水厂却闲置不用。总体上讲,目前工业园区缺乏系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企业源头控制与污水厂末端集中控制不协调。调研过程中常常发现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不足50%、污水厂负荷率不足50%的情况,这是园区层面缺乏系统化设计导致污水处理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经企业预处理后的水BOD5降低,进入污水厂的水因碳氮比过低导致污水厂需要购买额外碳源,造成处理成本的无谓增加。

(2)缺乏对特征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由于工业园区多种行业集合,各行业排放的污水经过相互作用极易形成有毒有害难降解的污染物,同时,某些行业亦直接排放特征污染物。但在目前的减排管理体系下,企业仅保证其出水COD、BOD5、氨氮等指标达标排放,特征污染物的处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特征污染物对污水厂造成的冲击甚至导致污水厂生化系统崩溃,在目前的减排体系下亦不可避免。

(3)在现行减排体系下,再生水利用处于边缘角色,并未作为减排系统的重要组成得到重视。

3.3缺乏规范化的减排管理制度

从水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看,水资源的取用涉及到水务部门;水资源的消耗、污水的生产以及预处理涉及到企业;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到市政建设部门;污水的末端处理涉及到污水处理厂;企业污水排放口和污水厂排放口的监管涉及到环保部门。由于制度上缺乏对多利益相关方协商程序的约定和安排,造成园区污染减排管理效率低下。

(1)园区各部门在污染减排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缺乏相关界定,因责权不清导致相互扯皮,同时也造成管理的空白地带。

(2)园区企业、园区管理部门、园区环境运营商以及当地环境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同管理,互动协作与制约监管不力,造成减排管理成本增加、效率低下、效果有限。

(3)与明晰的责权和协同化管理相配套的园区减排管理程序普遍缺失,各部门、各减排单元在实施过程中行无所依,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没有切实可行的路线方法,导致园区减排目标无法实现。

3.4缺乏可持续的减排运作模式

工业园区可持续的减排运作模式指工业园区的减排管理模式能持续、稳定地保证减排目标的实现,其核心是减排管理的可持续性。目前工业园区并未针对减排管理设置相关的职能并配备相应人员和设备,而只是采用常规的管理方式对排污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既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又无法有效遏制企业偷排漏排的情况,同时园区环保管理人员还疲于奔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效果上都难以满足减排管理的需求。

调查显示,50%的工业园区未单独设置环保部门,多是与安全监管一起,成立安全环保部,相应的环保管理人员仅有2~3人。工业园区的企业聚集特性决定了园区企业众多,少则几十家企业,多则几百甚至上千家企业。如此众多的企业和繁重的监管职能与如此稀少的环保人员形成了突出的环境监管矛盾,而这也是园区减排管理不可持续的根源所在。

4新形势下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构建的建议

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分析,笔者对新形势下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定位、总体构架和构建思路给出了建议。

4.1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定位

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是指以工业园区为管理边界、以污染物减排为管理目标的全套体制和制度。在目前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新的环保管理形势下,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将是一套体现区域化、系统化、规范化、可持续的减排管理机制,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工业园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化是指以工业园区为管理单元,实施工业污染管理园区化,以全面提升工业污染管理的绩效和水平;系统化是基于园区水污染防治的系统性特征,统筹考虑源头控制、末端控制、循环利用3个环节,形成优化管理模式;规范化是指在新的环境管理要求和目标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保证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可持续是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和公众的监督力量,创造条件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和社会资本,搭建公众参与渠道,实现水污染减排系统的优化目标。

4.2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总体构架

新形势下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构建研究
图3展示了一套完整的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构架。

工业园区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涉及减排管理的多个部门,如环保、规划、建设、水利等;内部环境即为园区边界,包括地理边界和行政边界。园区边界内有管理平台、管理对象、管理政策、监控系统4大模块。完整的减排机制始于规范外部环境对工业园区施加的影响,强化环境准入,建立园区边界内的系统化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园区边界内的4大模块中,管理平台是减排机制构建的软环境和基础,决定此减排机制运行的有效性。管理平台具体包括组织构架、行政管理模式、开发运营模式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对象是全过程减排的3个环节,即企业、污水厂和园区的水循环利用。

不同于现行的减排机制,新构建的减排机制中,3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为减排目标服务。管理政策是管理平台实施管理的工具,作用于管理对象。主要的管理政策包括园区层面的总量控制、适用于园区的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根据园区特定情况优化的清洁生产管理以及针对园区的特征污染物控制。监控系统是为保证园区的环境安全、监督减排管理绩效、实现减排目标而建立的全方位监管屏障,主要由监测网络、信息公开、应急预案和考核评价组成。

4.3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的构建思路

(1)建设园区减排管理平台。工业园区减排管理平台建设是将减排机制实体化,具体包括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2个方面。体制建设是通过整合现行水污染减排链条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实现对园区水污染减排的协同和集约化管理。制度建设是规范平台运行的管理程序,亦是各部门实施减排管理的标准化制度,为保证工业园区的系统、稳定、达标运行以及风险有效控制提出约束措施。

(2)构建园区层面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构建以工业园区为责任主体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将能有效解决园区缺乏系统化管理的问题。具体而言,即以工业园区为考核对象设置总量减排指标,弱化企业层面出水(在此泛指非直接排入地表的所有水)的管控,强化对污水厂末端出水(在此泛指排入地表的所有水)的监管,形成园区内部优化的“企业预处理—污水排放—污水厂收水—污水厂处理—出水再生回用及排放”的污水处理模式。

(3)创新园区清洁生产管理。目前工业园区的清洁生产管理被普遍反映为有量无质、疲于应付,因此,新形势下的园区清洁生产管理应在严格实行强制审核制度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更有效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具体包括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弱化行政管制,引入第三方服务商;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不同清洁生产审核流程,适当简化中小型企业审核流程;发挥首创精神,以清洁生产的实施效益为导向,加大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等。

(4)强化对园区特征污染物的控制。加强对园区特征污染物的控制是指在工业园区范围内对特征污染物进行识别、监测、减排,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的管理程序。除了技术层面问题外,管理上可从企业污水排放对后端污水处理厂影响的角度识别优控污染物,建立企业特征污染物优控清单,并确定各类特征污染物的企业排放标准;同时采用经济手段,根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情况,实行污水处理费的分级管理。

(5)推进园区污水资源再生利用。推进工业园区污水资源再生利用应将其纳入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根据园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核算再生水回用对污染减排贡献的基础上,确定再生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再生水回用比例。同时,推进包括工业利用在内的污水再生利用政策,并制定积极合理的再生水水价。对于有再生水需求的企业,适当降低再生水价格,以保证企业用水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完善园区再生水生产和输送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6)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一证式”管理制度。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整合现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将能大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推动减排政策的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在国家层面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工业园区作为固定点源集中区,以其为对象设计排污许可证的落地方案,既具有代表性又具备可推广性,可以很好地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7)加强园区减排运行的监控。对园区减排运行的监控包括监测网络的建立、环境信息的公开、风险应急的管理、减排绩效的评估4大方面。监测网络的建立是园区污染监管的基础,配之以工业园区污水排放的在线监控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可实现对企业污水排放的精细化、信息化、透明化管理。以环境安全为底线,根据工业园区自身产业结构和区块分布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预案,可提高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力度。在现有环境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对污染减排绩效的考核,可以评估工业园区现行环境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采取整改措施,不断完善环境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实现环境管理的目标。

(8)推进园区减排市场机制的建立。工业园区减排市场机制是指在工业园区的污染减排管理、运行和监督等环节引入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园区减排的市场机制包括多个层次,如园区层面的市场机制、污水厂运营的市场机制、企业污水处理的市场机制等。不论哪个层次的市场机制,其目的均是通过引进第三方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压缩成本、提升管理效益,为水污染防治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5结语

通过对工业园区水污染减排机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园区存在区域化的环境管理政策缺失、系统化的减排体系设计空白、规范化的减排管理平台缺位、可持续的减排运作模式不足等问题。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建议构建以工业园区为管理对象、以污染物减排为管理目标的区域化、系统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并从园区减排管理平台建设、园区总量控制、园区清洁生产、特征污染物控制、污水资源再生利用、“一证式”管理、减排运行监控、市场机制建设8个方面开展项目建设,保证减排机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深入研究以及机制的落地实施打下基础。


SSI ļʱ